2)第九百九十九章 发展的商研学_重写科技格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商业化思维则跟商业人才进高校有关,有人说这是商学院的一个精华版,我对此暂时不做评价,我只看结果,商业公司的高端人才进入高校已经发展了很多年,从最终的结果来看,最大的成果就是为学生带去最直观的商业化思维。

  我们大风集团的高端人才尝试过很多版本的教学方法,我们尝试过纯技术教学,纯商业教学,效果都不是很好,真正在培养出了一批有用人才的,靠的就是技术的商业化思维。

 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,我现在自己所学的这个学科所获取的知识,在大学里所做的所有实验,写的所有论文,这些东西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,他们在这个时代有哪些商业方向,其中哪个商业方向最有前景,为此我又该如何继续安排我接下去的学业重点,这才是他们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。

  当有了前两点后,第三点就是商业计划。

  所谓商业计划,就是通过商业公司和高校的合作,促成更多的商业化计划,并且是让学生参与的商业计划,商业计划不再是企业单方面设定的事情。

  从西湖大学正式挂牌成为一所独立大学之后,我们大风集团就开始尝试让高校参与我们的商业版图规划。

 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,就是因为视野不同,人才属性不同。

  无论一家企业如何追求人性化管理,企业人才不可避免会出现约束性思维,因为大家要考虑自己的工资奖金,因为大家在多年的社会洗礼之下会出现定式思维。

  而高校人才因为没有社会经验,没有项目经验,会缺乏大局观。

  但在前两点发展的前提之下,高校人才却可以迸发出很多让我们意外的跳跃性思维。”

  “孟总,商研学在西湖大学有不错的发展,会不会是因为你是西湖大学的校长,同时你又是大风集团的董事长?”有领导忍不住插了一句。

  “我不这么认为,首先,在商研学模式中发展顺利的企业不仅只有大风集团,华为,瀛海威,比亚迪等企业,大家也可以去打听一下,其次...”

  孟谦转过头看向江大校长,“高度商研学化的高校也不只有西湖大学,老牌高校中,江大很早就开始商研学的打磨,并且这几年的收获也不小。”

  另一名领导意识到孟谦之前的话并没有说话,开口示意,“孟总继续。”

  孟谦点了点头,“最后再来说说这个学,这个最早其实就是学知识的学,没有更多的含义,但在商研学不断打磨的过程中,我们为这个学赋予了全新的意义。

  说一点个人的看法,我认为我们华夏的高校教育忽视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技术,知识,人才的创造营,更是思想的发源地。

  在西方,文理学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,但是在我们华夏,几乎没有真正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