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15章 公孙先生凉了_从学霸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中国有许多的人,拿着国家资源留学,最后一个个选择移民国外。这些人觉得这是个好归宿,而不能移民的人也认为这些人的选择是对的。如果亲戚朋友里有谁成功移民了,那感觉都高人一等。/p

  但也有另一些人,在国内的时候表现很优异,被国外名校邀请入学,在国外读书期间屡屡做出惊人创举,吸引到了许多公司,给他们开出各种优越的条件,让他们留下来。但和之前那批人不一样的是,这些人毅然的选择回国,把一身所学投入了祖国的建设中。/p

  文中不说谁好谁坏,只说现在“奉献”的人越来越少了。/p

  要换在几十年前,哪怕是在动乱的年代,所有人都放下了笔杆子,很多人甚至是遭受到了不公待遇,等到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,他们又立刻的返岗,一种“国家正需要我”的使命感在爆……/p

  这时候是国家需要他们,不仅仅是官府,是国家。/p

  但放到了现在的年代,“人往高处走”仿佛成为了所有人心中认可的基本准则,哪怕是人才移民,人们也会理解,甚至是羡慕。/p

  当然,各国都有人才引进策略,有来也有去,毕竟进入了全球商业化的时代,人才也是商品的一部分,可以理解。/p

  时代不同了,不能用老旧的目光去看待一切。/p

  但正因如此,奉献式的爱国才更可贵。/p

  这文章被人转网络上,瞬间就火了。/p

  时代在变,人心也在变,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出行方式、经济结构这些生了变化,这会儿猛的意识到了,人的各种三观是完全变了的。/p

  也不是说这会儿的人都变坏了,而是时代不一样了。/p

  联想到最近公孙玉龙和蜜糖组合的口水战,公孙玉龙骂这个骂那个的,上蹿下跳,自称过韩国人,欣然接受过太君这个称呼。/p

  反观蜜糖组合,雷君过去就很厉害,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中国的骄傲,是能和微软大战的人才。最近做小米手机,一个是想惠民,另一个是做国人自己的品牌。/p

  组合里的唐觉晓,大学毕业了立刻回国,毫不犹豫,他做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也是便民、惠民。/p

  这不比不知道,一比差距就出来了……/p

  “你不是想火吗?送你上头条!”刘欢说。/p

  虽然上头条的新闻不是公孙玉龙,但内容评论全是他!/p

  汪老师眼看着自己冲到了第二,然后被第三越,到最后他还是第二,但永远就是上不去……/p

  ‘下次,下次一定可以上头条。’汪老师攥紧了拳头。/p

  那篇文章里就没出现什么人名,没提唐觉晓,没提公孙玉龙,但这会儿矛头全指向了公孙玉龙。/p

  他申请了一个小号,给自己辩解说:“我不是精日,我是生在中国的国际主义战士!我可以精日,也可以精韩,也可以精中!虽然我会说中国怎么怎么样,但鲁迅也说的啊!我是想做当代的鲁迅!”/p

  唐觉晓正在吃饭,刷手机微博看到这话,直接喷了……/p

  鲁迅的确也说,但鲁迅说的时候,能感觉他的语气不是“置身事外”,而是“身处其中”,所以“哀其不幸、怒其不争”。/p

  包括各级别内部刊物、rm日报,甚至是元签署的一些文件,不可能全是又和谁会面了,不管是水污染、大气污染、食品安全、房价问题,都经常提。/p

  甚至连“抗日神剧”也经常被人民日报拉出来骂,说“消费先烈”、“错误引导”。/p

  这会儿的抗日剧很少有精良级的,都是手撕鬼子、包子雷这些雷剧,过几年的就会好看得多,基本上劣质的就不给播了,精品比率增加。/p

  这些批评能看得出来没有“置身事外”,严格来说属于“内部监督”,这是有监督和正面引导作用的。放出来让普通民众看到,这也包含了一个隐藏信息,让普通老百姓加入监管队伍。/p

  至于公孙先生的那些言论就……/p

  公孙先生重新定义了“爱国”,大家好像不太买账。/p

  他正要再编个段子,《焦点访谈》聚焦讨论“当今时代的爱国观念”。/p

  熟悉章程的人瞬间就是一个感觉:公孙先生凉了。/p

  ……/p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