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22章 上任,祭神大典,巡检司_红楼大名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22章上任,祭神大典,巡检司

  翌日。

  贾芸先去宁波府衙堪合身份报道之后,又马不停蹄赶往慈溪,终于在日落前到达慈溪城外的驿站里落脚。

  其实在古代,冒任夺官的高级骗子屡见不鲜。

  虽说如此,盗官这事实际操作起来,从官员赴任的手续上看,有相当的难度。

  古代官员调动一般是通过朝廷中枢程序调动和官凭赴任。

  朝廷在选拔官吏时,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、徇私舞弊,采取了所谓“本籍回避”制度,也就是任官者不得在本乡本土任官。

  官员赖以验明正身的只有两样物件:委任状与身份证明,这是官员上任所需要的官凭。

  两份文件详细注明了赴任官员的基本情况,如姓名、籍贯、年龄、体貌特征等,同时还印有吏部的章印。

  委任状经过专门设计,用料讲究,设计精美,不是那么容易被仿冒。

  除了携带了不易复制的凭证,官员上任前的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冒任难度。

  官员赴任要先去省里找布政使报道,拜见上官,换公文,然后去州府,各级都有任命文件,吏部各级官印印鉴省里也有留存,所以不会发生冒名的情况。

  西游记里唐僧他爹被杀后被人冒名顶替根本不会发生。

  还有一点,为了让官员顺利赴任,朝廷也有相关的防范手段。

  比如花押制度,最大限度的从根源上防止冒官事件发生。

  “花押”承袭于“画押”,但在形式上另有突破。

  它不再是中规中矩地签名,而是将个人姓名经过草书书写,或者改变成某种暗含艺术情志的图案或符号,花押相当于古人的艺术签名。

  当官员入仕为官时,需要行文到吏部。

  这样一来上级以及交接的官员,就可以通过花押对文书真伪进行验证,笔迹的验证也逐渐成为赴任官员验明正身的一种方式。

  驿站厢房中,贾芸沐浴更衣,褪去了一身的风尘仆仆。

  刚坐下喝会儿茶,贾文琳敲门进来。

  贾芸问道:“茗哥儿去慈溪城内了?”

  “一刻钟前就进城了,属下派了两个兄弟跟着。”贾文琳拱手回道。

  贾芸虽是县丞,佐贰官,却也是官员,而且还是县里的二把手,上任却不能悄悄的,而是要事先通知县衙。

  府县设官是按正官、佐贰官、属官、教职、杂职等顺序排列,吏典、差役、幕友、家人等没有纳入职官序列。

  正佐相互辅助监督制使佐贰官的赞治、任事、监督的职权得以正常发挥。

  但也存在佐贰官职权萎缩,正佐之间矛盾难以协调,彼此监督不力等问题。

  所以,能否和知县处理好工作关系,将是贾芸首先要面对的问题。

  当然,关系是相互的,知县估计也会琢磨将如何和新上任的县丞相处。

  贾芸点了点头,见贾文琳一板一眼的,不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zhxs6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